《刀锋》是英国文学巨匠毛姆在70岁时写下的长篇小说。小说创作于一战以后二战以前,内容的时代背景也是如此。毛姆以主人公拉里的人生轨迹为时间线索,向读者讲述了主角主动放弃上流社会的生活,探寻人生真谛的故事。
小说的主角是美国青年拉里。拉里是一位沉默却不失灵性、年轻充满活力的青年,他和豪门千金伊丽莎白是恋人。拉里从小热爱汽机械,作为一名飞行员参加了一战。战争中,拉里因为好友在战争中为了救自己死亡,而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深刻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美国正值建设“宏伟而繁荣的时代”的热潮。拉里作为战斗英雄,享受到很多优待:名牌大学的大门为他敞开,轻松优渥的工作任他挑选,还和豪门千金伊莎贝尔订了婚。然而,他却难以置身其间,没有从事任何工作。他执拗地要寻求心中那个让他难以割舍的疑问。于是,他在书籍中发掘,在静思中梳理。为此,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甚至解除了与青梅竹马的婚约。之后远遁法国,再后,开始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东方的哲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最终,拉里放弃所有财产,靠自己的劳动赚到了一辆出租车,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 小说中的毛姆作为伊丽莎白叔叔的宴会嘉宾认识了拉里,因此也有机会以第三者的视角讲述拉里的故事。小说中对拉里的描述是随着“我”每次遇见拉里或者由他人讲述阶段性展开的。拉里好像是隐世的高人,在前半本书只是在上流社会的社交会动中偶尔能直接或间接地得到他的消息。后半本书才通过拼凑不同时期的消息大篇幅地讲拉里。
毫无疑问小说继《月亮与六便士》之后再次塑造了一位不受金钱、社交、家庭等传统观念束缚的古怪主。他享受着稳定的被动收入,一往无前地追寻人生的奥义,他自由地支配着自己的思想和肉体,他不因为女友价值观不同最终分手而恼火,也不会因为某些恶劣行径就把人一棒子打死,甚至还向社会评价极低的女人求婚。他虽然不富裕,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他能够常驻平静与内心,能够承受孤独,他超脱于凡俗。拉里的人生是我最向往的浪漫人生。
小说最吸引我的不只是拉里的浪漫人生,还有对多元价值观的讨论。小说中极力渲染战后美国上流社会,拉里在这样的环境下土生土长,也被寄予厚望能够在社会上取得别人羡慕的大好前程,这与拉里选择了苦行僧般的求智之旅形成了鲜明的价值对立。这个对立在拉里和伊丽莎白分手那段最为显著。拉里认为自己虽然收入不高,但是足够两人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做神仙眷侣,共同踏上追寻智慧的旅程,他想当然地以为伊丽莎白会同样充满期待。但是伊丽莎白却不,她已经习惯了锦衣玉食,习惯了宴会派对,她没有办法承受不富裕和不出名的生活,她也没有办法忍受拉里的不上进,最后最痛苦地分手了。这一段可以明显看出,价值没有对错,没有高下,两人意见不合并非一定是谁对谁错,更多的情况是价值取向不同而已。因此,要说服他人是很不容易的,要改变他们人和自己设想的一样思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